2008年12月22日星期一

U盘安装Windows Server 2008

1. 必备道具
  • Windows Server 2008的系统观盘或观盘镜像和虚拟光驱
  • 4G以上容量的U盘
  • 一台PC
2.方法
  • 加载观盘或用虚拟光驱载入光盘镜像,假设盘符为E
  • 插上U盘,并将其格式化为Fat格式,假设盘符为H
  • 运行“CMD”
  • 执行命令:xcopy E:\*.* /e H:\
  • U盘制作完成
重起机器,选择从U盘引导即可。
在此U盘安装的好处便不多说了。

2008年12月21日星期日

制作Fedora的“Live Disk”

最近看到Fedora10的发布,便一直想安装试一下,前天下载下了“F10-x86_64-Live.iso”的镜像,但却始终不想刻盘。以Fedora一年发布两个新版本的速度刻盘多少有些浪费,便想到用U盘运行LiveCD的镜像,可是Google了半天找到的都是以前那种硬盘安装的方法,试了几次还都没有成功。后来在fedoraproject.org上找到了完美的解决方法。

首先,要在Fedora中安装“livecd-iso-to-disk”,执行
yum install livecd-iso-to-disk
即可,然后执行
livecd-iso-to-disk --overlay-size-mb 512 /path/to/live.iso /dev/sdb1
这里请注意“/path/to/live.iso”指的是你的ISO镜像的路径,我的是“/home/cj/documents/F10-x86_64-Live.iso”。 “/dev/sdb1指的是你所要使用的U盘,如果不能确定可使用“/sbin/fdisk -l”命令通过查看所有磁盘来确定你所有使用的U盘的路径,我的U盘是“sdc”所以是“/dev/sdc1”。那么具体到我的情况所使用的完整命令便是:
livecd-iso-to-disk --overlay-size-mb 512 /home/cj/documents/F10-x86_64-Live.iso /dev/sdc1

执行完毕重启电脑,选择从U盘引导,便可成功运行。速度比运行光盘不知要快多少倍,感觉跟在硬盘上安装过没什么区别。而且安装也非常之快,文件拷贝只用了不到3分钟,加上最多两分钟的前期设置,也就五六分钟就安住完毕;再加上1分钟重启和系统初始设置,整个过程在10分钟以内便可完成。当然了这也跟U盘的品质有关系

另外,尚不清楚该方法能否用于Ubuntu或其他发行版的LiveCD,有时间可以尝试一下。

注:以上命令请使用根权限执行。

参考文献:http://docs.fedoraproject.org/release-notes/f9/zh_CN/sn-Live.html

2008年11月2日星期日

百度的龌龊广告

今天在迅雷上无意看到了一篇名为“谷歌雅虎等搜索结果虚假遍地 用户辨别需谨慎 ”的文章,文章描述了一个所谓的刘先生的受骗经历:老刘因收到一条自称来自淘宝的中奖信息,为防受骗便到谷歌上查询淘宝的服务电话,结果一搜尽是假的。这老刘不但防范意识极强而且极负社会责任感,便振臂打呼:“搜索引擎是不是应该整治一下这个问题?”

于是这老刘便找到了某记者也就是那篇文章的作者进行投诉,于是在记者高人的帮助下又试了雅虎以及其他搜索引擎结果也是问题遍地。最后终于用上了百度,才发现在这混浊的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片净土,不但真实的电话高高标注,而且还列出了其他网站的服务电话。真是放眼天下,独此一家啊!然后便是对百度工程师的长篇专访,甚至又有专家建议:要让所有搜索企业“效仿学习百度,更多地为网民利益考虑”。

不能不说,看了以后我直犯恶心,真是欺骗广大网民的感情,欺着别人不知道搜索引擎是什么。搜索引擎只对信息提供快捷的索引,应当始终如一的保持自身的中立性,它不会也不应当对信息的真实性承担责任,只有保持了中立才能真正的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而百度向来以人工操控搜索结果著称,根本不考虑自身的中立性,甚至在此将所有其他的搜索引擎诋毁殆尽,手段真是龌龊。

2008年10月21日星期二

Windows 系统更新

刚刚启动Vista,便发现屏幕右下角弹出更新提示。处于使用Linux的习惯,我打开了“查看可用更新”发现一个是Silverlight的更新程序,而另一个便是坊间热传的微软黑屏程序:Office正版增值计划通知(KB949810)-CHS。看一下日历,今天刚好10月21号。


出于自主性考虑和对这一“
中国最大的黑客行为”的反感,我选择了第一个取消了第二个。可是任务栏依然有更新提醒,看得我烦。我便关闭了系统更新,可是任务栏除了出现安全中心的报警意外还出现了另一个警告:McAfee(杀毒软件,这一操作系统最大的累赘)。用一个提示换来两个警告的代价显然是不值得的,于是我便折中将系统更新设成了:选择更新,但让我选择是否下载和安装更新——将选择权握在自己手中,这样你才是真正的主人。

2008年9月24日星期三

Ubuntu为害群之马?

大概两天前在Solidot上看到了一条关于Ubuntu的消息,以下是该引用:

Linux生态系统和Canonical公司的贡献
matrix 发表于 2008年9月22日 17时12分 星期一
来自发行版PK部门
为Novell工作的Linux kernel开发者Greg Kroah-Hartman在Linux plumbing会议上谈论了Ubuntu发行版的开发商Canonical公司对Linux生态系统的贡献, 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指出Canonical的贡献几乎微不足道:向Linux kernel捐赠100个补丁,占总数的0.01%,在各大发行版中排在第79名(第二名是Red hat,第五是Novell);向GCC编译器捐赠了1条补丁,占0.3%;向X.org捐赠10个补丁,占0.0466%..... Greg KH的报告迅速遭致无数批评,Canonical的Matt Zimmerman说他存在几大问题:数字有错误;视角奇怪;没有展示他的偏见。另一位Canonical公司雇员Dustin Kirkland称他忽视了一些数据:Canonical在全世界只有130名员工,而Novell有4100名,IBM更多达386,558名;Canonical只成立4年,Novell已经有29年了;收入方面也是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的。


而今天在CSDN上更是以“Linux社区牛人认为Ubuntu为害群之马”为标题发布这则消息。

其实,Novell的工程师很有一番酸妇吃醋的味道,毕竟在Linux历史上Novell一直被Redhad和其他版本压着,而Ubuntu只有几年的发展便如日中天,心里自然是极度不平衡的的。我想Linux世界需要的不是相互攻击,而应当将更多的经历提升在用户体验(这正是Ubuntu擅长的)和真正的创新上。而前者似乎更为急迫,毕竟Linux作为一个优秀的操作系统只因用户体验差而难于推广,Ubuntu正为此做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

2008年9月12日星期五

迅雷Minisite

使用迅雷经常遇到冷不丁的弹出一个新闻窗口,而且那里的新闻多是Secondhand,让人很不耐烦,该功能运行的是Thunder Network\Thunder\Components\InMedia\ThunderMinisite.exe这一进程。如果你不喜欢这一功能大可将Thunder Network\Thunder\Components\InMedia\目录删除。

迅雷弹出式广告

Thunder Network\Thunder\Components\Tips\TipsExtend.exe

今天,离开了一会,回来看到桌面上多了一个莫名其妙的Flash广告,经查找发现是以上进程,该进程是迅雷的广告组件,记得我的笔记本安装迅雷的时候机器上的McAfee杀毒软件会自动识别该组件,提示是否删除,当然我删除了,真的很不喜欢这种广告。